北魏崔颢为什么惨死了(崔颢是哪朝人)

北魏崔颢为什么惨死?

一、鲜卑族没有容人之量。

北魏是鲜卑族创立的,崔颢是北魏的三朝元老,也是北魏的大功臣,但是这位大功臣却没有得到善终,最后落了惨死的下场。崔浩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对于天文地理样样精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到了崔颢晚年的时候,北魏皇族让崔浩编写国史,崔颢就实事求是的把北魏的历史都写了下来,每个朝代都会有黑暗的一面,而且皇族也不会想让大家知道这黑暗的一面,所以皇族知道了崔浩这么写就很生气,将崔浩告到了掌权者那里,于是就被判了死刑。

二、崔颢为人太耿直一般的史官在编写国史的时候,都会把皇族的黑暗历史模糊化的,像是崔浩这样将好的坏的都编写进去的也是很少见,也是因为他耿直的一面将自己送到了监狱,甚至小心眼的鲜卑族将崔浩的家人也都判了刑。

因为崔浩的多才,所以很多鲜卑族人请他写墓志铭,有一次他就给一个叫冯汉疆的人写,崔浩一听就觉得不妙,在古代疆代表乐强的意思,如果真的写了冯汉疆,就会被人说是汉人强大,这样小心眼的鲜卑族肯定会找事的,于是他就灵机一动写了冯代疆,北魏之前就是叫代国,这样表示北魏强大,果然鲜卑族看了之后就非常高兴。

崔颢在汉阳城上题的诗?

崔颢在汉阳城上题的《黄鹤楼》诗。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崔颢活到了多少岁?

崔颢活到了50岁。

崔颢(hào)(704年—754年),唐朝著名诗人。

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诗风较轻浮,后期以边塞诗为主, 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原集已佚,有辑本《崔颢集》二卷。

诗人崔颢的后人?

关于崔颢的后人没有记载。

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唐朝著名诗人。

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去世。

崔颢诗词最佳十首?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吊古怀乡的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即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东汉时期崔颢撰写的什么农学书?

崔寔(崔颢是唐朝诗人)撰写的《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曾误称《齐人月令》,是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

描述古代中国社会地主阶层的农业运作,书中提及的经济运作,亦为中国经济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该书是东汉大尚书崔寔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成书于2世纪中期,叙述田庄从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谷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绩、织染和酿造、制药等手工业。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颇有影响。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但该书于北宋中期到南宋灭亡散失。

崔寔(约103年—约170年),字子真,小字元始,冀州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农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崔骃的孙子,书法家崔瑗的儿子。

崔颢有称号吗?

没有称号。

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1],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3]。唐朝著名诗人。

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4]。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5],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去世。

李白和崔颢谁的咖位大?

毫无疑问李白咖位更大。

李白成名作品很多,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

崔颢最为人称道的作品只有《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但崔颢流传于世的作品并不多。

李白和崔颢哪个在前?

李白和崔颢是同时代人,李白比崔颢年长三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曾经在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离开宫中。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

李白的作品想象丰富,浪漫奔放,意境独特,才华洋溢,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

崔颢(704年—754年),汴州人,原籍博陵安平。唐朝著名诗人。

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去世。

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及第,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原集已佚,有辑本《崔颢集》二卷,《唐人集》本。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