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牵手(最后的牵手)

最后的牵手
12月4日,看到一则新闻痛心不已,4岁的女儿跟着母亲手牵手横过斑马线,被一辆行驶缓慢的骄车,未避让行人后遭到碾压致死,女儿在妈妈的亲眼目睹下,从此生死相隔……

先来看看路口的监控视频拍下的画面
仔细观看从第10秒开始后的视频
现在我们把这起事故进行完整还原,先来看媒体的报道:
2018年12月01日23时12分许,在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翻身路河东工业路路口发生一起小车与行人碰撞,致一4岁女孩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最后的牵手
        2018年12月01日23时12分许,在河东工业路路口斑马线处,4岁的陈某在其长辈的牵手带领下过马路,这时刚好张某某驾驶粤D6****号小型轿车在宝安区新安街道翻身路由南往北行驶至此。

该车左前车头与在河东工业路由东往西步行至该路口斑马线的陈某身体发生碰撞后,造成陈某倒地并被该车左前轮碾压,送院抢救无效死亡。
仅仅几秒的时间
一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
家人和孩子从此生死相隔
深圳交警通过现场勘查了解,事故现场位于宝安区新安街道翻身路河东工业路路口,晚上有路灯照明,该路口为无交通信号灯路口,有标志、标线、绿化带及护栏。

经查看现场视频,行人过马路时对驾驶员张某某作了手势示意;张某某则是在驾驶机动车时,疏忽大意未注意前方道路交通情况。
初查原因
张某某驾驶机动车疏忽大意,未注意前方道路交通情况,行经人行横道时遇行人通过未停车让行是导致此事故发生的原因。
4岁,人生的旅程
还没来得及开始就结束了
回顾案发一瞬我们应该看到
事故本可以避免
张某某驾驶机动车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未停车让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朱Sir的交通安全补习班,今天要讲两个内容

        媒体的报道是客观的,对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的问题,朱Sir在前期内容进行过详细的介绍和解读,今天我不再累赘此事了,一个成年人的文明驾驶习惯是不需要像我这样的人再婆婆妈妈的跟你絮叨一万遍,这实在是浪费时间。
        那么,今天朱Sir要跟你们谈两个关键性驾驶常识:1、驾驶车辆时的小动作。2、驾驶车辆时的车头盲区。

一、驾驶车辆时的小动作

先回到这个视频,同学们再看一遍
         
        请大家注意第10秒,在第10秒前,从该车的后尾灯和前大灯情况分析,该车缓慢通过斑马线之前,驾驶人分别做过多种动作,分别是:第10秒前,该车的大灯是关闭状态的,并且在过斑马线前有制动动作(通过后刹车灯亮可以判断)——紧接着,碰到位于车头位置的母亲时,大灯突然打开了,——再紧接着,左方向灯突然打开了,——然后母亲加快步伐躲过了撞击,但是跟女儿牵着的手被轿车冲开,左前车头先是碰撞,再以左前轮碾过了女孩的身体,——此时,最诡异的事发生了,轿车的大灯突然又关闭,驾驶人紧急制动踩刹车,后刹车灯全亮,到最后完全停下来,可以看到尾灯全部熄灭状态,大灯也是熄灭状态。

        OK,现在我们再来理一理上述的过程,从第10秒轿车开始碰到孩子的母亲时,驾驶人分别做了如下动作(从车辆的灯光开启关闭分析和判定):打开大灯——轻制动刹车(轿车未停缓慢向前)——左方向灯打开——大灯关闭——左方向灯关闭——紧急制动(轿车刹停)——大灯关闭。

        也就是说在从第10秒到第15秒左右,在这短短的5秒钟时间里,驾驶人手忙脚乱,反复开关各种灯光,各种小动作不停操作,目前我们不得而知驾驶人为何有如此多的附加动作,我们目前只能根据视频对该事件作如下假设和猜测:

        视频开始阶段,轿车通过斑马线前,未开启大灯,可能是该车刚从停止状态启动,于是驾驶人发现照明情况,此时很有可能低头或者眼手并用找到大灯开关位置,而此时最关键一幕发生,碰撞到孩子的母亲时,大灯同时被打开,碰撞是有感觉的,驾驶人迅速制动,估计慌乱中又碰到了左方向灯拨杆,导致左方向灯开启,在完全碰撞到孩子的时候,此时已经完全慌乱,各种灯光开关频繁开启关闭。
如果,如果一切可以重来……
      “如果”这个词放在这里讲,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从防御性驾驶的理念来讲,又显得非常有必要,多少次事故血淋淋的教训才能换回的警醒,驾驶机动车时,一些毫无必要而且又非常危险的小动作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细数一下这些小动作你平时有没有?
1、开车打电话、玩手机、发微信
2、开车抽烟
3、开车吃东西

4、开车喝水
这些“小动作”都是比较普通的还有更奇葩的……如:开车化妆
开车敷面膜
        除了上述劣习,开车过程中还有捡东西、调整座椅或方向盘、系安全带、给手机充电导航、挂档时看档位、调收音机、开关各种电气开关眼手并动等等等等,这些细小行为和小动作,均会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安全驾驶,而这些小动作,都是应该在车辆发动启步之前所完成的,车辆启动行驶过程中,你的双手90%以上的时间均应该紧握方向盘,你的眼睛90%以上的时间均应该朝前看,你的眼睛余光100%的要注意到左右后视镜或各种影响驾驶的盲区区域,没有特别紧急操作,你的眼手不要并用,挂档或换档,单手操作电气开关要熟悉开关的位置、方向及操作方法,顶多只能用眼睛余光保证开关是否开启到位。
        紧急情况下,不要手忙脚乱,确保车辆完全制动停止完毕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这些看似不足为奇的“小动作”,却潜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真正遇到紧急关头,这些“小动作”足以给驾乘者造成安全隐患。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许多事故就是在不以为然并且心存侥幸的情况下发生的。开车时拒绝“小动作”,文明安全驾驶,既是对自己负责又是对别人负责。

二、驾驶车辆时的车头盲区
        该起事故,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驾驶人受到车辆盲区的影响,导致悲剧发生。
      为了了解车头盲区的情况,朱Sir特地查询了我国4岁儿童的身高,有相关资料表明:我国4岁男孩身高(cm)为92.5-116.5, 平均104.1cm,4岁女孩身高(cm)91.7-115.3,平均103cm 。以常见的紧凑级代表车型丰田卡罗拉为例,该车的车身高度为148cm,车头高度近似于2/3车身高度,则为95cm左右,因为得出结论,我国4岁儿童身高在紧凑级轿车车头前,仅仅略高于车头几厘米或者几乎为平齐。
        那么,结合该案例,驾驶人在发生事故之前极短时间内,无法做出系列正确判断,因为驾驶人正前方,女孩的母亲在驾驶人视线范围内靠前位置,女孩在母亲的右手边,驾驶人视线范围的远侧,并被女孩母亲的身体所遮挡,而且在碰撞了女孩的母亲后,母亲本能的朝轿车的左前方闪避,此时小女孩已经挣脱母亲的右手并跌倒,处在轿车车头盲区范围内,直接导致轿车的碾压。
        那么实际驾驶过程中,又有哪些驾驶盲区值得注意呢?
下面,敲黑板,划重点了。
可以明显的看到,SUV车型的视线要好于轿车车型的视线

这张图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相同高度的物体或人,离车头越近,盲区覆盖越大,危险也就越大。

对自己爱车的盲区高度、范围要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

三角形ABO的盲区高度、长度和范围,是必须要有驾驶感觉
        任何车都有盲区,人的盲点就更多了。再齐全的电子设备,再宽大的后视镜,再牛X的全车电子雷达,假如驾驶者没留意到,那一切都是白搭。如果你留意最近几年碾压儿童的交通事件,主要原因多数是看不见。这里说的“看不见”分两种,一是儿童在汽车盲区里,汽车电子技术感应不到;二是汽车看见,驾驶者却疏忽了。
        驾驶人疏忽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分心,注意力不在驾驶上,最常见的莫过于接打电话、找路、找路两边的店面招牌。
        二是疲劳,春夏季节,驾驶室内温度高、空气流通差,驾驶人很容易疲劳,往往会感到精神疲倦,视线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判断能力下降、动作呆板、换挡不及时、不准确;精力不集中、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导致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三就是马虎大意了,忽视汽车盲区,也过于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一上车,一挂倒挡,便大脚油门,看都不看后视镜。
        另外车辆已经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都把车当自己的第二个小窝,各种样式的方向盘套、座套、脚垫、装饰物,把车里赛的满满当当。却对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最后的牵手,愿天堂没有车来车往……
2018.12.5——于朱老丝课堂

最后的牵手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