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的意思
上个周末一直在开车四处奔波,最终事情也没办成,有点疲累。在高速上,秋意浓。冬天已经探头探脑的冒出来,树干开始发紧变干,绿色的叶子,变成黄色、橙色、褐色和金色,最终幻化成倒影,不断从车窗外飞速掠过。
有一天早上没睡好,很早醒了,各种念头钻进脑子里,搅的一团浆糊,干脆起来读了一会李海鹏的文字。李海鹏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公司的浩哥也喜欢,我俩有他出版的所有书籍。他在自己的个人专栏里这么说:
杰出的人们不是这样。胡适先生回国时才26岁,跟现在的韩寒一样大,在他前面已经有了众多先贤的失败例证,他仍旧对着人群引用了伊拉斯摩从意大利返回祖国荷兰时的话:“我们回来了,一切都会不同了。”那时的中国,在某些部分比现在老迈得多,在另一部分则年轻得多。如今我们身处更繁华的文明之中,却再也听不到类似的明朗之声了。
如今我们很容易认为“一切都会不同”无非痴人说梦,在我看来,这说明了我们有多么聪明。的确,在改变中国方面,胡适的作用可能还没史玉柱大 —— 有很多人相当崇拜后者的建立在捕捉人性弱点的基础上的商业模式,甚至称其为“天才”。我的看法是,倘若这便是天才,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彻底抽疯了
李海鹏是个文字质朴,充满力量和悲悯的有责任的作家,天才,但作品不多。现在看起来,他也有点颓了,与很多人一辈子就写一本书相比,他写得算多了。不过看他以前写得好的文字,总能给我一些启发。
前几天看马尔克斯的最后的访谈,谈到作家的创作,他说,写作需要不断的打磨和删减,很多人熬不住,就写了一部,也许一部就是巅峰,也许一部之后什么都没有了
在这删删减减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东西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消逝了。所以你必须写很多很多,然后不断地剪切、修正,一本本的笔记本变得支离破碎,只有这样你才能有那么几页摆得上台面的内容……!也就是在这种时刻,那些在通往作家道路上,没有强大决心和意志力的人很容易就丧失了斗志,最终满足于仅仅只有一本书的‘成就’……”
是的。大部分人没有强大的决心和意志力。
我司浩哥也很喜欢李海鹏的文章,他说:作为普通读者,我更喜欢的其实是李海鹏离开南方周末后在《 第一财经周刊 》以及《 GQ 》等杂志上写的专栏文章,毕竟相比规范化的特稿写作,专栏文章更能展现他的个人特质,而且文字风格也正合我的审美波长——属于作家中的抒情歌手。有段时间我基本找遍了网上所有能找到的他写的文章(正经的或不正经的),一边看一边沮丧地想,我大概活十辈子也写不了这么好了。他后来去《 人物》和《 时尚先生 》做主编,每期杂志的卷首语我也都追着看完了,卷首语这种无聊的东西都能写得让人爱看,足见其文字功力。
他还推荐了李海鹏的三篇随笔:
人性的因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2039e50100a0nw.html
未完成的小夜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2039e50100vnsb.html
秋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2039e50100fzjc.html
2020 年还有两个月,行进到秋末,我终于遭遇了多事之秋。不过,也有好事,经历了这些时间和变化,人生更完整了。
最后所有人都是归于平凡,然后安然入睡。
一会去参加读库的年会。
今日题图:淘宝褚霸提供的摄影作品,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