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艺术特点和地位? 京剧的艺术特点和地位是什么

京剧的艺术特点和地位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服饰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创造舞台形象艺术的手段十分丰富,用法又十分严格。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同时也相应地减弱民间乡土气息,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其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京剧主要分为“西皮”与“二黄”两大类。常见剧目中,有《四郎探母》,杨延辉唱的“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导板”,铁镜公主唱的“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导板”。

  西皮导板用来起头大量的唱段,比较常用。诸如此类的还有该剧中杨宗保唱的“杨宗保在马上传将令”是小生的西皮导板,《铡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净行的西皮导板,《打龙袍》中国太唱的“龙驹凤辇进皇城”则是老旦的西皮导板……

  西皮导板种类虽然繁多,可过门基本类似,只要听熟了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开唱什么板式了。如果同一出戏中导板太多,琴师会多用不同的花过门伴奏,以免产生听觉疲劳。

  闷帘导板与一般导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员没有上场的情况下先在幕后唱的,如《消遥津》中的刘协(汉献帝)在幕内有一大段唱“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就是闷帘导板,唱完后人物才出场。但这是二黄导板,不是西皮导板。

延伸阅读

京剧趣谈中的京剧有哪些艺术特色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古代称京剧艺术为

宫庭艺术

京剧被称为被称为国粹,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程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京剧的特点:

一、综合性指京剧中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中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虚拟性京剧的场景和道具相当简单,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

三、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高度的规范和固定化,不同行当的唱念有各自不同的声腔,表演的动作,唱念做打等及服装,脸谱,道具等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

京剧艺术内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美其美。

2、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3、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京剧为什么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作为我国的国粹,京剧艺术无疑是我国戏曲文化中最厚重的历史传承,也因为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而成为我国最具有艺术影响力的戏曲品种之一。京剧这种艺术形式,在带给我们高品质精神欣赏的同时,也将古老而独有的文化脉络梳理下来。京剧被纳入教课书内容,是对经典国粹的弘扬和传承,同时也是提升全民素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借助经典文化弘扬现代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国剧艺术特点、舞台节奏、剧本人物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京剧欣赏和京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京剧被纳入教课书内容,是对经典国粹的弘扬和传承,同时也是提升全民素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借助经典文化弘扬现代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就在现代大家教育认知和社会普及程度的基础上,分析国剧京剧独有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点,传递美学知识,弘扬国粹文化。

  一、京剧的艺术亮点概览

  (一)表演形式的集大成者

  京剧是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包含说、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手法,可谓十分丰富。相同道理,这也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单纯没有感情的表演,远远不能满足京剧这种艺术形式的要求,可以这样讲,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过程,同样是一个展现京剧艺术生命力,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从人物设定上,生、旦、净、丑深入人心,而每个大类,下面又包括很多小的分类,从而造就了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

  (二)京剧表演讲究方圆规矩

  讲究规矩,是京剧的另一大特点,也就是表演过程的程序化。演员在舞台上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看似闲庭信步,其实内在都包含极强的表演逻辑,在遵循规矩的基础上,演员的这种表现,也给舞台带了不一样的生机和活力。此外,京剧艺术的道具设置也是极为考究的,每个物件、桌椅的摆放,都恰如其分,都有其自然的位置,而不是随意摆放的,这种道具的“静”,与演员的“动”相结合,最终造就了精湛的舞台表演。

  (三)演员表演技巧绝伦

  在京剧的舞台上,演绎的经常是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既有历史苍凉,也有天马行空,对于这些虚化出来的场景和时空背景,如何增强观众的代入感,这就全靠演员的本领。在折子戏的代表作品《拾玉镯》,可谓将这种艺术特点进行了精湛绝伦的展现,在舞台上,演员通过表演,让一群活泼好动的小鸡,在舞台上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似乎叫声就响起在观众的耳边。这样的表现形式,既给了观众真实感,也带给了观众无限的遐想空间。

  二、人物形象丰满厚重

  各式各样的经典京剧剧目,早已深入人们心中,这样的经典剧情,更带来了经典人物形象的历史长存,经过时间的锤炼,这些沉淀下来的人物形象,不仅从感官上具有极强的艺术欣赏价值,在故事内容和历史厚重程度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经典剧目《秦香莲》中,一个铁面无私、受人尊敬的包青天形象深入人心,不仅在欣赏曲目中可以尽情欣赏,在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当下,这样的京剧人物形象,更具有其特有的宣传和推广价值。有了这样经典的形象,更需要表演者精彩的演绎。在舞台上,表演者极具专业性的表演,让一个个历史人物真正活了起来。除此之外,华丽的舞台服饰,也是欣赏京剧艺术的重头戏之一,各种不同的服装,观众可以直接分辨出其人物个性及身份地位,通过衣着的细节,观众同样可以体会到别样的美感。

  三、表演节奏张弛有度

  京剧唱腔中,快与慢不同板式的结合,无疑也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一大亮点。慢板,一般都作为角色的内心独白出现,或者是用于一种评判性的表述,如《捉放曹》中的西皮慢板,就是这种慢节奏的表现形式之一。京剧中的慢,是唱法上的慢,并不是节奏上的慢,并不会给观众拖沓之感,这样的唱腔反而更显动情,让人沉醉其中。而快的唱腔,也能独显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也用于表达特有的剧本情节和人物思想等。

  在京剧艺术中,另外同样具有艺术价值还包括京剧中的舞蹈,各种身段优美的舞蹈动作,同样是吸引大家的一大亮点。此外,京剧中的伴奏乐器,也是无处不显示着这项艺术的厚重与凝练,京胡等乐器的使用,更是深入每个听者的心中,让大家在走出戏院的同时,还有余音绕梁之感觉。

  四、结语

  作为国剧,京剧艺术当之无愧,不可否认,当下的京剧艺术在发展上的确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这种艺术,才能真正深刻感受到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有必要在全社会再次掀起对京剧艺术的学习、欣赏热潮,让这种宝贵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土地上,再次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杨业勤.臻于完美的京剧艺术魅力[J].戏剧之家,2011,(4):23.

论文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1期

京剧杰出艺术

京剧是我国的囯粹,自徽班进京已有100多年历史,100多年来已拥有众多杰出艺术家,老有杨小楼,谭鑫培,尚和玉,金少山等,后又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四大须生,马连良,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拿众多艺术家,还有李少春,袁世海,张君秋等杰出的艺术人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