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传统节日500字作文 有关节日习俗的作文 介绍一个传统节日两百字

有关节日习俗的作文

难忘的清明节

湘阴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 李施

我们的国家有许多民俗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可我最喜欢的还是清明节,因为只有“它”才能让见到我最思念的亲人。

清明这天,我特意早早起床,盼着去扫墓.吃完饭,长辈们已做好准备,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走在路上看着那牛毛似的细雨,再看看那漆黑的天空,我想起了我已逝去的亲人,心情一下子就变得阴晦极了.这让我想起杜牧写的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到处“人山人海”,身旁的树木青翠欲滴,那苍翠的树叶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宝石”!啊!我多么羡慕它们,因为它们总是有亲人陪伴着,而我们的亲人却接二连三的辞别了人世。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该多好啊!

经过长时间步履的奔波,我们终于到了亲人的墓旁,大家齐动手,有点除草,有点挖渠,还有的点上纸烛,奉上“三牲”。然后便三拜九叩,燃放鞭炮。小孩却趁此机会到山上摘野菜、采蘑菇……玩的不亦乐乎。

“哈”,终于扫完墓了,一身轻松多了,带着满身的思念和辛劳回到了家,这时从厨房飘来一阵淡雅的清香,把我迷惑的醉熏熏的,口水流的三丈高,我连忙窜进一看,“噢”,原来是奶奶在做清明花糍粑,那可是我们这里最受欢迎的一道小吃,这让我手痒痒的,不觉拿起一个咬一口,“哇”,真是太好吃了,那香味醉了我的心,那甜味让我忘了所有的惦念,

此时此刻,让我感到亲人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虽然他们会离去;但他们的灵魂,身影,面容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使我祭惦的无法忘却。

指导老师 李小辉

怎样备课?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它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一一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此说来,备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以及思考教学方法。这是教师教学的“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之于文字的。“内功”好的人,即文化修养高的、悟性好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所花的时间就会短得多、效率就会高得多,反之则会教无所获,白忙活一场。 谈谈钻研教材。一篇课文摆在面前,先应该做什么?这就是钻研教材。钻研教材的第一步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我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很快抓住许多关键词句、写得精彩的句段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把握住了以上内容,作上相应的记号,以便再次遇到时易于处理。凡是课文中的生字,拿不准读音的我都一一查字典、注拼音。凡是新词,我都查词典弄个明白。比如,“翻山越岭”的“越”该作何解释?作为老师的我不但要意会,而且要言传。一查词典,“越”有七种解释,在本词中作“跨”讲。些词语的意思虽然不一定要讲,但作为老师必须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知识性的东西,不能有半点含糊。

钻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读课文。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要达到以上要求一般要朗读四五遍,对于情感型课文,朗读的遍数还要多。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是不能罢休的。随着自己朗读语感的增强、悟性的提高、个人感情的不断丰富,多数课文只需读一两遍,便可以进入角色,再多读几遍,则可以更加熟练、尽量保证不出差错、加深对课文感情的理解领悟。我在范读课文时也难免出错,但由于学生领悟力低难以发现,即使这样我也难以原谅自己,总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朗读能力都还有待于提高和加强。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是赋予了作品以生命的。备课时,应力求把课文读活,比如,朗读《桂林山水》,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认为这样的范读是失败的,因为没有把文章读活。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半。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如果老师朗读的水平有多高,学生的水平也就有相应的高度,甚至超过老师;如果老师的朗读水平低,就不可能期望他的学生朗读水平出众。教师的朗读水平也就影响或决定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富有情趣的课堂。

钻研教材的第三步是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独运匠心,我们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才能有所收获。郑振铎在《燕子》中描写燕子用尾尖或翼尖点水形成的水圈儿,为什么说成“小圆晕”? “燕子飞倦了,落在远处的几痕电线上”,为什么这里不用“根”而用“痕”?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区别,里面有多少不同的意趣呀 !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只有把握好作者的谋篇布局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对课文的奇妙之处和特色理解了、成竹在胸了,在课堂上便能运用自如地引导学生去感悟。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诱导下超常发挥,超过老师的理解和领悟的内容。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无法实现其最终的教学要求与目标。

钻研教材的第四步是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老师要先做一做。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老师应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应先努力做到;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老师先答一答(有时写在教案上,有时在心里仔细想清楚);要求学生写的生字和词语,老师一定要先写一写,每个字应该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要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无法写出一手好字;要求学生造句,老师一定要先造,不单是造一个句,而是要尽量地把该词的运用范围都想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得到该方面的培养和进步。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备《圆明园的毁灭》时,我专门翻看了《中国通史》中有关鸦片战争的章节。在汉字的教学过程中,《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更是非常重要,老师板书时把笔顺弄错是很汗颜的。我有读书读报的习惯,喜欢读书、报、杂志,这对我来说,也是备课。有关小学教育的书报、杂志,更是我关注的重点。在这些课外资料中,有许多新鲜的理论和独特的方法,作为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得手应心。

接下来就是思考教法。教法最直接的反映形式就是教案。在教案中,应该直接地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等。写教案,不能拘泥于形式。教学目标要写,过程要写,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要写,老师要讲的重要的话要写;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片断、造的句子,我都先写一写,造一造,以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短路”,影响教学效果。

备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要从方便教学出发,才能发挥备课的真正效用,实现备课环节的各种功能,达到备课的真正目的,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自我突破和超越。

话说到这里,关于备课的话题似乎可以画个句号了。但意犹未尽,我还想就写“教后记”说几句话。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坚持写“教学后记”。这是我在备课本上为自己开辟的一块园地。一堂课下来有时很兴奋,就赶紧记下兴奋点(即成功点);有时也有遗憾,就赶紧记下这遗憾。在记的过程中, 自己的认识往往会得到升华,负面的东西会一下变成正确的,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受。所以我说,反思吧,记下来吧,使成功和失误都成为一种收获!可以这样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后记,是教学反思让我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是教学后记教会我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关键、理解重难点,突破教学中的疑难杂症,使我所教的学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培养。

“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