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师表原文(后出师表是伪作的证据)

后出师表为什么有争议?

后出师表的争议主要是作者。很多人的看法是后出师表并不是诸葛亮所写,而是他人杜撰的。因为诸葛亮写的《出师表》十分恳切,在第一次北伐曹魏失败后,诸葛亮自己也承担起责任,自贬三级。

然而《后出师表》的语气写的好像是为自己的战争失败做狡辩的,所以最有可能是晋朝人所作。

诸葛亮出师表中最后两个字是什么

诸葛亮出师表中最后两个字是:所言。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在诸葛亮写出师表后刘禅怎么样了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刘禅阅过诸葛亮的《出师表》后,被诸葛亮的忠心所感动,立刻下令命诸葛亮统帅30万大军北伐。但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刘禅,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出师表中的先汉和后汉指什么

汉朝分前汉和后汉,前汉以长安为都,在西,所以又称西汉;后汉以洛阳为都,在东,所以又称东汉;前汉的建立者为汉高祖刘邦,中间为王莽所篡,最后一任皇帝为更始帝刘玄,时间:公元前206年到公元8年和公元23年到公元24年,公元8年到公元23年为新莽时期;后汉的建立者是西汉皇族刘秀,即汉光武帝。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时间: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刘备所建立的汉又称蜀汉,或简称蜀。时间:公元221年到公元265年。

出师表告诫后人听话的句子

1、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广开言路——“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广泛听取别人意见);

3、赏罚分明——“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后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形象是什么

未出茅庐,他就自比管仲、乐毅,刘备请他出山,正是势单力孤,处境最困难的时候,他却在这时为刘备画出了据荆州、取益州,以成帝业的宏伟蓝图。就在上《后出师表》的同一年,他上《前出师表》,先主崩殂,益州疲弊,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但他仍相信,只要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而他率军北伐,也有决心“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不到一年,在《后出师表》中,这一切全不见了,消沉、沮丧,列举的六条不解,都是对北伐缺乏信心。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亡,孰与伐之?”北伐全然是无可奈何的。“凡事如是,难可逆料”,只有尽力而为,“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对前途悲观渺茫。这不是《前出师表》中那个诸葛亮的精神状态。

后出师表是伪作吗

后出师表不是伪作。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此篇文章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科书。

出师表 北伐必要性及对后主

  • 出师表 北伐必要性及对后主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明后主广泛听取意见的目的是()

  • 是哪句?
  •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后出师表》与《前出师表》相比,表达的感情有何异

  • 《后出师表》是《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写于建兴六年(228)。主要意思有两层: 一是针对第一次北虎尝港妒蕃德歌泉攻沪伐失败之后,大臣们对再次北出征伐颇的异议,诸葛亮分析了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事实。 二是向后主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为了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

后出师表呢?

  • 要这干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