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大学生多少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95.8万人,应届大学毕业生795万,普通本专科招生748.6万人,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9593亿人。在校大学生人数:2695.8万人。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795万。新招收大学生人数:748.6万人。所以2017年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人数:2695.8万人,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9593亿人。
延伸阅读
2021年中国大学生人数
202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1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
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967.45万人,在校生3285.29万人。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在学研究生313.96万人。
全国共招收成人本专科363.76万人,在校生777.29万人。招收网络本专科277.91万人,在校生846.45万人。
中国大学生数量及发展趋势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其中有一个数据特别的亮眼,那就是全中国现在具有大学以上文凭的人口超过2亿。这个数据相比于2010年的水平增幅达到了72%。在所有人口中,大学生人口的比例达到1/7,也就是说马路上走的人,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但是,这个数据还有更多亮眼的地方,等下我再仔细地分析给你听。
通过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10年期间,大学生人口数量的增幅达到了7000多万。放在总人口中大学生的人口是1/7,可是如果我们把这个数据放在年轻人中,那么这个比例就非常大了。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在公开的数据中没有体现出15~2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数,因此我们没有办法直接知道年轻人中考上大学文凭的人数的比例确切数据。不过这也不要紧,我们可以用现有的数据去进行推算。
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由于以前拥有大学文凭人口的比例很小,所以去世的那部分大学文凭的人的数量,我们可以忽略不计。假设未来大学不扩招了,那么10年间增加的大学生人数的净值,应该和现在的数据差不多,也就是7200万左右。那么通过这个数据的计算,我们也可以得出,在年轻人中能够获得大学文凭的比例将高达:28%,由于大学的人数还会扩招,新生人口的数量却略有减少,因此最终这个数据会超过28%。
拥有大学文凭的年轻人占的比例超过三成,这意味着中国将向人才红利期转型。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型企业、金融行业,等等依赖于人才的企业的用人成本将大大降低。这样的人才结构会吸引更多的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到中国进行投资,中国大学生和外国大学生相比,性价比会显得更加的高。
当然,对数据敏感的人可能也会提出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
当我们还在“人口红利期”的时候,制造业不缺工人,所以工人的工资普遍很低。生产型企业获取了大量的资本。
那么我们的国家进入“人才红利期”以后,是不是意味着拥有高学历文凭的人才过多,将出现贬值的情况。因为人才供大于求,收入降低,所以才让企业获取人才的性价比提升,以达到竞争优势呢?
在同为大学生的本科人群中,这一种现象可能不可避免。假如你的本科第一学历不是来自于211、985的重点大学,或者是国外名校,那么你的学历价值所对应的社会工资可能并不会很高。原因就在于人才红利所带来的人才过剩,会让普通大学生的工资,因为竞争的存在而提升不上去。
在同样具备大学文凭的人才之中,要么你的名校毕业鹤立鸡群,要么你就必须要继续再深造,通过读研读博提升学历以获取竞争的优势。
但是,我们的思维也要有所变通。对于那些想要创业或者有创业点子的年轻人来讲。由于人才价格的下降,以往学习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等这些高新技术的人才,在未来的十年到20年的时间内,会变得更加的便宜。因此,如果在创业上有好点子的年轻人,想要获取人才的时候,他们将比现在的企业付出更低的人工成本。
年轻人更多的加入创业大军,那么间接的就会为社会制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所以,即便在我们社会大学生的人口比例比较高,大学生们也不用担心会找不到工作。
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新一代的80、90,甚至是00后家长,仍然不可避免地将存在教育焦虑。从数据上看,仍然有很多年轻人没有办法上大学。根据经验,超过一半的年轻人是因为中考考不上高中,被迫离开高考竞争的。
因此,面对中考的这种焦虑下沉,未来仍然将是年轻一代家长的心病。教育焦虑所带来的教育培训行业的产业链,未来必然还是会非常的发达。
与此同时,由于本科学历的贬值,考研培训,甚至是考博培训,将会变得越来越热门,成为教育焦虑一下衍生出来的新的朝阳产业。
面对新的形势,家长们除了在升学上绞尽脑汁之外,很可能还要在升学这条路之外,对孩子的前途有所规划,多扩展一些思维,提升一下格局,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出路
2021年中国大学生有多少
?根据教育部预测,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900万人,达到909万人,2022年毕业生将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
当看到这么多高学历人才的毕业进入社会,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将近二十年的普及,人才培养效应逐渐显现,大量高学历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另一方面,面对这么多高校毕业生,如何保障他们的就业是全社会面临的问题。
特别是今年疫情以来,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变慢,新增就业岗位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越发艰难。
虽然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出台了很多措施,在升学扩招、基层岗位、毕业生参军入伍等相关领域采取了支持就业的十大行动,但是总体而言在就业岗位未出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毕业生的比以往依然艰难。
在这种高校毕业人数增加而就业变难的情况下,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国大学生过多了呢?
其实不然!
在我国整体人口中,大学生比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在美国,他们有3亿多人口,其中有1.4亿名大学生。
而我国14亿多人口中目前也只有1.7亿名大学生。
再有10年左右的时间,随着1亿多名高校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我国14亿多总人口中就会有3亿多名大学生。
因此,如何配置这些人才资源,调整结构、提升质量,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未来,只有通过经济模式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水平提升才能扩大我国高学历人才需求岗位,进而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拉动经济增长,再进一步扩大高学历人才需求。
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加强高等教育是好的,但是在加强的情况下也需要进一步考虑就业问题,只有不断的创造新增就业岗位,才能形成供需平衡,使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
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
以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例,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全国有大学生11.7万;决定改革开放的1978年,全国有86.7万大学生;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0万。 与新中国成立时相比,高等教育的规模增长超过310倍,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全世界平均每5个在校大学生中至少有1个是在中国高校学习的。
中国大学生应该是怎样的
中国大学生应该是这样的:
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我们才会认识到: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才会做到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其次,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与前进动力。
最后,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可能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吧,他们在各个民族之间流浪。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0.25%,但获得的诺贝尔奖数占了25%。他们是十分聪明的!然而,犹太人整个民族的命运可谓是十分悲惨。由于聪明遭嫉妒,犹太民族先后被多个国家屠杀,被消灭了将近1/3的犹太人,直到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可见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
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首先,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更加自觉地明德惟馨、崇德修身。在当代社会,无论是在社会、职场、家庭,还是在个人,道德对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学生们应准确把握道德的起源与本质,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在这以后,大学生应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其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大学生们要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要知道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培养法治思维;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法律,要理解法律,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