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是什么意思多少岁(破瓜之年是指多少岁)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

总角指的是八岁到十四岁,古代儿童将头发分成两半,在头顶上各扎成一个结,样子像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指的是三四岁到八九岁,古代童子不戴帽子,所以头发下垂。

及笄指的是十五周岁,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意思就是到达法定结婚年龄的女子,古代的女子十五周岁就出嫁了。

豆蔻指的是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弱冠指的是二十岁的男子,由于已经成年,但是体格比较差,还比较年少,所以称为“弱冠”。不能用于女子,男子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成为英雄,为国家出一份力。

破瓜之年是多少岁?

十六岁

破瓜之年是指女子十六岁。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瓜子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两个八加起来是十六,因此旧诗文称女子十六岁时为“破瓜之年”。同时,破瓜之年也被认为是女子到了结婚生子的年头,因为推论破瓜=碧玉=及笄+1岁≈初婚+10个月孕期=怀孕生子。

15岁及笄之年什么意思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及笄是什么意思

古代女子满15岁要用笄束发,所以说女子15周岁为及笄。及笄之后就代表女子可以出嫁了。

这个典故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人郑玄解释:“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两边合起来解释就是,女孩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及笄”,及笄是用笄束好头发,代表这个女子可以许配人家了。

及笄是要举行笄礼的,这是汉族女孩子的成人礼,也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就是指簪子。从周代就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举行笄礼。一般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没嫁出去,在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它在历史上,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还对每一个即将成人的青年有鼓舞和祝福的意义。

举行笄礼时参礼者主要以女性为主。女孩的父母要在场,正宾一般是请一个女性长辈,然后有赞者、赞礼、摈者和执事,总共差不多11个人。

现在行及笄礼已经很少见了,但大家还保留着女子15周岁为及笄的说法。

15岁及笄之年的意思

十五岁就到了要嫁人的年纪了。及笄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jíjīzhīnián,意思是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汉族女子满15岁结发,行笄礼,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出自《礼记·内则》。

及笄之年笄的意思

及笄之年笄的意思是束发用的簪子。及笄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jíjīzhīnián,意思是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汉族女子满15岁结发,行笄礼,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出自《礼记·内则》。

及笄是指多少岁是什么意思

及笄是指15岁。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出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移居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及笄之年指的是什么意思

及笄之年是15岁女孩的代称。

及笄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jíjīzhīnián,意思是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汉族女子满15岁结发,行笄礼,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出自《礼记·内则》。

及笄之年是什么意思

及笄之年出自《礼记·内则》。 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