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简单解释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 觉心斋主敬著 心经乃佛门经典之最短小者,然其义精深非可小视也。
余多年读诵略有所悟,非敢妄论佛语,惟以一愚之得发一言而利众,幸不以为不才,见着有所小补,余愿足矣。般若,犹言智慧也,然此非世俗之俗智小聪明,而是诸法实相智慧也。波罗蜜,犹言从此渡至彼岸也。多,为语气助词,无一定意义。经者,可作经纬法度解,一说原作契机契合之义,犹言契合诸佛之本意也。【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浅释】 此开篇论菩萨之于般若波罗蜜所应为也。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于以智慧法门广度众生之际甚深行持,纯一中道普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也。照见五蕴皆空,即金刚经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乃空有不二法,执空执有皆属偏执,而非中道。观一切有皆为假有,只是缘聚而生之有,待其缘散而自灭矣。然真空不碍假有,若谓假有为没有,则又入断灭相也。是故中道者非空有二边别有一中也,实为于空于有皆无所执。【原文】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浅释】 舍利子,即是菩萨称呼舍利弗。众生追逐名闻利养时刻不休,心中妄想时刻不断,故众苦云集。经云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若得放弃世俗名闻利养,转求般若正智诸法实相,则苦自离而乐自在。色受想行识,即一切幻有之总谓。色者一切有形有色之物也;受者接受也;想者一切妄想也;行者一切行为及动作也;识者计较分别之意识也。此五者皆幻有,非为实有。有空不一不异,故色受想行识不异于空,亦即是空也。【原文】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知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浅释】 此篇实乃般若要义,切不可等闲视之,而此也绝非凡俗之聪慧所可能解。然般若乃佛法最重要之处,又不可不解。古德云: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便同魔说。故经之难解可知。诸法空相亦即诸法实相也,亦即绝待真空。此真空者,绝非和有相对那个空,若以为相对之空则落断灭相也。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都是说自性之中本来没有生灭,也没有有垢净之别,更不可增一毫亦不可减一毫。实即真心不动念时,则生灭垢净增减皆无所著矣。即经云:心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槃之义也。空中无色受想行识,亦正是说假有之有非真实之有,只是缘聚假合也,缘散自灭而无有也。眼耳鼻舌身意是为六根也,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尘也。无此六根六尘,就是不著于此的意思。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也。不取于相即外舍六尘而不著尘境也;如如不动即内舍六根而不起妄念也。能如此方可不著于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识界也。真心不动,于无明之有无、尽不尽也是毫无所著,以至生老病死全无所著矣,苦集灭道亦无著也。苦集灭道乃四谛也,依此四谛而发四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大德云:佛说一切法,因众生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无知亦无得,就是说对于所知所得皆无所著也。亦即正因无所得,或说不著所得,而能无知无得也。此亦心不动念而得失无著矣。空有不一不异,实乃般若要义。古德云:不落断常两边,方为无执中道。断者即空边,常者即有边,而中道又绝非此两边之外别有一中道也。其义即指,心不动念,观一切皆无所执,虽无所执,而仍观照一切也。世俗常见,以为世界一切皆为实有;而断见者,以为一切皆无。般若正智则谓:一切有皆为因缘假合之假有,虽此有非真实之有,然毕竟于因缘假合之时而显示假有之相。然而对于空有之义,佛曰:宁执有如须弥山,勿执无如芥子许。执有者尚且可以明白因果善恶之报,而执空者误认为一切终是空,纵然是因果善恶亦没有了,那么作恶也就无所忌惮了,必致堕落无间地狱而没有出期,可不慎乎。【原文】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浅释】 古德云,诸佛以般若为师。可知般若法门之重要。菩提萨埵即大自在菩萨也。其依般若法故,心中无所挂碍,无所取著,无有惊恐疑怖,远离一切贪嗔痴慢计较分别,故达圆满不生不灭之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也。三世诸佛亦皆依般若法门而成最正觉也。【原文】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浅释】 大神咒犹言此经咒神验之大也;大明咒犹言此经咒乃令人明白自性一如之理也;无上咒犹言此经咒乃最上之法也;无等等咒犹言须知般若正智实无平等与不平等之别也。般若正智能除众生一切苦自不待言也。苦乐两边,于其不动念时,亦是一不是二也。故除一切苦者,即从众生根本上除。我佛世尊有云,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为妄想执著缠缚不能证得耳。故般若法门正为启众生之正智,去除一切妄想执著分别之念,则自性本具之正智自然现前,一切苦又何存焉。【原文】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浅释】 历来教内外之人欲解咒意者颇多,然皆以失败告终。佛云解经不可著于文字相,而咒更无明确之义可解,皆因咒乃具多层深意,故不可浅解也。实则经咒之中,经即以解咒矣。此咒之义,前之经文所言即是。咒之音声亦有奇妙之功,亦具诸佛之护持威神之力。然过于执著其义,又必执有而失中道之义。故持咒者理应不执其义,而以一念清净而受持方得妙用矣。
《心经》全文及解释?
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译文
1、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翻译】能够自由自在地观察自身佛性之奥秘的觉者,在运用大智慧深入研究生命是如何到达光辉彼岸的过程时,真实地看到,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原本具有可变的空态性质,没有不可变的实体,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度脱而化解掉。
2、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翻译】弟子们,从宏观角度看,色和空没有区别;从微观角度看,空与色也相同。空是色的分解,色是空的化合。尽管你反复透彻地去领受、深思、认知和识别,其结论仍然不变。
Ⅰ、色:指可见物体,如人、物品、山水等(非颜色、姿色)
Ⅱ、空:不是什么也没有,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罢了。
3、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翻译】弟子们,凡有形象和无具体形象的事物,其本质都具有空性和可变的特点,不参在生长灭亡、肮脏洁净、增多减少。
4、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翻译】所以,空中没有色的实体,没有对色的思维意思。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要归于空;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也要归于空。没有六根六尘的界限和其被认识的界限,心中没有不明白、不自觉和因不明白而烦恼的影子,知直到没有老死和老死的影子,没有累积恶因所造成的苦果,没有修炼道法而成就的品位。不运用智巧去获得什么,那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缘故。
5、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翻译】菩萨因为运用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的缘故,清净的心没有一丝挂念,没有挂怀和障碍就免除了恐惧害怕,便脱离了异想天开的梦幻杂念,最终觉悟得道而成正果。
6、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翻译】那些过去、现在、未来佛,依靠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荣获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果位。
7、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翻译】所以确认:到达彼岸的大智慧是修炼中最神圣的准则,是最光明的法器,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是无与伦比的规范。能真实而不虚妄地将全部苦难化解清除,所以要牢记“般若波罗蜜多”这句真言。
8、即说咒曰: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翻译】既然如此,便号召众生:去吧,去吧!彼岸是归宿,为修我佛,赶快用行动去成就无上正觉吧。
心经的白话文解释是什么
心经的白话文解释具体为能够自由自在地观察自身佛性之奥秘的觉者,在运用大智慧深入研究生命是如何到达光辉彼岸的过程时,真实地看到,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原本具有可变的空态性质,没有不可变的实体,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度脱而化解掉。凡有形象和无具体形象的事物,其本质都具有空性和可变的特点,不参在生长灭亡、肮脏洁净、增多减少。空中应该是没有色的实体,没有对色的思维意思。
心经解释?
- 【大藏经语音工程】历史三十年将全部《大藏经》总计1669部,7245卷经文录制完毕。
- 这个问题你可以关注下【大藏经语音工程】,他们历史三十年将全部《大藏经》总计1669部,7245卷经文录制完毕。利益无量众生,阿弥陀佛!跟随【大藏经语音工程】,开启阅藏之门!每天都听一卷佛经,让数千年来身处深宫、寺院的佛经宝典走入千家万户,使曾经被人们广泛误解为消极迷信的佛教。 恢复其尊崇理性智慧,强调”闻、思、修、行“。”信、解、行、证“之全身心实践的本来面目。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希望更多的有缘之人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参与此工程,共襄盛举,同行而吉祥!
听了对心经的解释似懂非懂,越去想头越晕,现在头迷迷糊糊的又晕乎乎的很难受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 听了对心窢龚促夹讵蝗存伟担连经的解释似懂非懂,越去想头越晕,现在头迷迷糊糊的又晕乎乎的很难受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头还发胀,请问有人有过这种情况吗
- 用力过猛了,淡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