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简介,三国历史上的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国中的周瑜

周瑜简介,三国历史上的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延伸阅读

三国演义周瑜知识

1、周瑜并非三国演义说的那般心胸狭隘,他在三国的历史人物中是比较完美的,胸怀也很宽广,同时期的程普仗着自己年龄比较大,资历深,军功也不错,不太愿意服从周瑜的管理,时常凌辱周瑜,但是周瑜从来不责备他,久而久之,程普逐渐被周瑜的能力所折服。程普曾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2、赤壁之战后,周瑜面对天下向孙权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想办法将刘备安置到东吴,但是不杀他,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消磨其志气,同时想办法离间他的那几个兄弟;二是趁着曹操战败,乘机攻取刘璋的蜀地,然后联合西凉的马超等人图霸天下。他的“二分天下”策略也是具备一定可行性,可惜其中关键一步囚禁刘备并未成功,而赤壁之战两年后周瑜也因为病伤突然离世。

3、周瑜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赤壁之战后,周瑜攻取南郡,隔江跟曹仁对峙,可惜在战斗中身中一箭,伤势严重,只能回去养病,后面孙权同意了周瑜举兵攻伐益州的计划,结果行至桑丘时突然病逝。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是因为和诸葛亮怄气才气血攻心而死,同时周瑜死后代表蜀国去吊唁的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4、周瑜是标准的官二代,他出生在江东世族大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在东汉时期都官至太尉,属于位列九卿的地位,父亲周异曾经做过洛阳令,一家人真可谓是门庭显赫。

5、周瑜是古代标准的大帅哥,而且身体强壮,历史上说:长壮有姿貌。加上娶了美丽的小乔,真可谓是人生赢家。

6、周瑜和孙权两家互相攀亲家:孙权让自己的长子孙登娶了周瑜的女儿,周瑜长子娶公主孙鲁班(孙权与步夫人之女),周瑜次子娶了孙氏宗室女。

7、在赤壁之中,诸葛亮确实有出使东吴联吴抗曹之功,但是正面跟曹操较量的还是东吴大军,其中火攻计是周瑜想出来的,能运用成功还是因为黄盖的诈降计成功。

8、周瑜颇受士大夫喜爱称羡,是唐诗宋词里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位三国人物之一,比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范成大的“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9、周瑜最恨的人应该是罗贯中,因为不但将火攻计分给了诸葛亮,同时通过描写自己的心胸狭隘衬托了诸葛亮的英明伟智,甚至连羽扇纶巾的戏份都给了安排给了诸葛亮。其实历史上最早是苏轼将羽扇纶巾安排给了周瑜。

10、大家都知道周瑜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酒之后,只要弹奏者出了错误都能听得出来,这就是“曲有误,周郎顾”的故事。可是大家一定不知道,唐朝有一个诗人为了体现周瑜的相貌堂堂,居然借题发挥说成是弹奏的女子是为了多看一眼喝了酒后别有一番风味的周瑜,而故意弹错: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周瑜的性格特点如何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性格特点是勇敢决断,遇事不慌,忠心不二,不骄不躁,心胸狭隘,嫉妒心强。而历史上的周瑜性格特点是足智多谋,口才出众,他所阐述的内容,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侃侃而谈,意气风发,给人以清晰爽朗之感。

更重要的是,周瑜还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大公无私。对于身边的一些有才能的人,他都极力向上推荐,他觉得这些人都比自己优秀。他还是一个忠义之人,不管是对友情还是爱情都十分专注。

三国演义书里的周瑜有哪些主要事迹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人。

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

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

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周瑜简介

庐江郡舒县(今庐江县)

庐江郡龙舒县(今舒城县)

所以周瑜是庐江人。舒城只是周瑜在那活动过并不是舒城人,毕竟离得近周瑜带兵打仗去过的地方也多。

周瑜人物介绍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有姿貌,精于听乐。少与长沙太守孙坚之子孙策厚交,后归附孙策,助其在长江以东创立了东吴政权。24岁任建威中郎将。孙策死后,辅佐其弟孙权,先后任前部大都督、偏将军和南郡太守,是东吴的杰出军事家之一。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魏军南下,被孙、刘联军败于赤壁。周瑜火烧曹营后,跨马掠阵,身挡矢石,追击魏军,继而夺取江陵。曹操兵败北逃后,孙权、刘备之间展开了对荆、益二州的激烈争夺。由于巴丘处江湖之交,为荆襄门户,沃野连绵,鱼米丰足,成为争夺之要地。周瑜据守江陵,即以巴丘为后垣,屯军储粮。踌躇满志的周将军,积极建议孙权先击刘备,出兵巴蜀;再取襄阳,北击曹操,进而一统天下。孙权欣然同意。周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回江陵整顿军马,备战夺取巴蜀。在巴丘备办粮草途中,周瑜忽染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临终之前,留下一纸“哀君情切,愁肠千结”的遗书:

“人生有死,修命短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三国志·吴书》转引《江表传》)

周瑜临卒之前,遗恨忧虑的不是个人性命,乃是未竟“天下之事”,并郑重向孙权推荐了接替他的将才。

这位才华横溢、壮志未酬的年轻将领,忽遭不测,自然为孙权所痛惜:“公瑾雄烈,胆略兼人”,“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即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小说《三国演义》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三气周瑜”的故事,这乃是艺术虚构。罗贯中笔下的周瑜,心怀妒忌,气量狭窄,不能容物,以致被孔明“气死”。而历史上的周瑜,却为人豁达,“气量广大”,“折节容下”。赤壁之战前夕,年轻的周瑜被提拔为“左都督”(正指挥),统率大军拒曹。身为右都督的老将程普颇为不满,一再凌侮周瑜。而周瑜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程普十分敬服,逢人便道:“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周瑜墓有四座,分置于安徽庐江、宿松,江苏镇江和湖南岳阳。史学界认为,以其故乡安徽庐江和其卒地湖南岳阳属真墓的可能性较大。近年,考古发现了岳阳南湖畔周瑜墓所遗墓砖、残存的花岗石栏柱及龙凤花写浮雕青石栏板,并发现一墓联:“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上联谓周瑜精通音律,“曲有误,周郎顾。”下联则是贬讽他气量狭小,容不得诸葛亮,可见受小说“既生瑜,何生亮”的影响颇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