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白话译文
《资治通鉴》白话译文:
齐纪:齐武帝永明五年(丁卯,公元487年)
春季,正月初一,丁亥日,北魏孝文帝下诏,审定音乐,凡是不够典雅的音乐,一律除掉。
戊子日,南齐任命豫章王萧嶷为大司马,任命竟陵王萧子良为司徒。将临川王萧映、卫将军王俭和中军将军王敬则三人一并加授为开府仪同三司。萧子良起用记室范云担任郡守,武帝对萧子良说:“我听说,他在你面前经常卖弄才能,朕没有追究并惩罚他,应该宽宥并把他调到边远地区。”萧子良说:“事实并不是这样。范云经常对我进行规劝教诲,他写给我的谏书仍然保存着。”说完,萧子良就拿出来呈上,大约有一百多张纸,言辞十分恳切直率。武帝不禁叹息,对萧子良说:“没有想到范云能够这样,你正需要这样的人辅助,怎么应该让他去边远地区镇守呢!”文惠太子萧长懋曾经到东田观看农夫在田间收割时的情况,他回过头对随从的宾客们说:“收割是一件很可以一看的事。”大家都纷纷点头说:“是,是。”只有范云回答说:“春天耕种,夏天锄草,秋天收获,这三个季节的农田劳作,实在是一件长时期劳苦之事。只愿殿下能够了解耕种和收获庄稼的艰难,不再贪图一时的享乐!”
边疆人桓天生自称自己是桓玄的族人,他同雍州、司州两州的蛮族相互煽动,占据了南陽旧城,又向北魏请求出兵援助,要继续向南进犯。
延伸阅读
资治通鉴白话版哪个好
一个是柏杨先生所著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里面对古代地名官名的解释很详细通俗,而且一些重要的段子也有他老人家自己的评论。
第二个是中华书局的文白对照版,这个版本更忠于原著,感觉就像是把原文逐字逐句翻译下来,没有任何的添油加醋。
资治通鉴白话典故
这个是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上的一段:
辛卯,上曰:“朕于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古人所不能臣者,皆顺众人之所欲故也。昔禹帅九州之民,凿山槎木,疏百川注之海,其劳甚矣,而民不怨者,因人之心,顺地之势,与民同利故也。”
翻译作:
在辛卯年的时候,皇上说:“我在戎、狄之地能够取下以前的人不能取得的东西,征服古人不能政府的人,都是因为顺应明心的缘故。过去夏禹带领九州之民,开山砍树,疏通百川流入大海,他动用的劳力很多,但是人民没有怨恨他,都是因为人心所向,顺应地势,给人民带来好处的缘故。”
白话资治通鉴,白话史记哪个版本最好
目前淘宝上最好的白话版本《资治通鉴》是台湾三民出版社出版的张大可、韩兆琦著《新译资治通鉴》40册,是文言文和白话文对照本。但是价格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国内有商务印书馆出的张大可著《白话资治通鉴》,就是把台湾版的白话文部分拿出来编成一部书,打折300元人民币左右,但是排印错误很多。
白话资治通鉴精彩句段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就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2)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这是公孙鞅与秦孝公议论变法时说的话,当时他没有得到秦国贵族的赞同)
(3)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商鞅在秦国为相时,制法极严酷。招致很多人怨恨。赵良引用《诗经》《尚书》中的两句话劝诫他)
(4)
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者,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义故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利,上不义则下乐以为诈,此为大不利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孟轲拜子思为师,向他请教治理百姓的道理。子思说要让百姓先得利。)
(利者,义之和也:利,就是义的完美体现)
资治通鉴解析完整版
【资治通鉴白话文】
冬季,吴国西陵督步阐上表,请求吴主孙皓把国都迁到武昌,孙皓听从了他的建议,委派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步阐是步骘的儿子。
【解读】
作为一个国家,迁都可不是一件小事。孙皓迁都,就因为相信宫中术士的一句预言:荆州有天子气。术士还说,荆州的天子气厉害,能够攻破建业,对孙皓很不利。孙皓本来忌讳就特别多,于是就决定迁都武昌,名义上是步阐上表,其实是孙皓的授意。到了武昌后,为了压压那里的天子气,孙皓命令把荆州所有大族豪门的祖坟,只要是和山岗联系的,把它们的脉全部截断,免得他们后人兴风作浪。
迁都肯定是大动干戈,劳民伤财的事情,而且迁到武昌的官吏和将士水土不服,后来有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有两句诗很多人都知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里就是借用了这个历史典故,另赋其意。
三月,吴国派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前来吊祭司马昭之丧。
吴国散骑常侍王蕃,气宇轩昂,高风亮节,不会奉迎谄媚,孙皓很不喜欢他。散骑常侍万彧、中书丞陈声便乘机诋毁他。丁忠出使晋国回来,孙皓大会群臣,王蕃喝醉了,趴伏在桌上起不来。孙皓怀疑他是故意装醉,先用轿子将他送走过了一会儿,又召他回来。王蕃仪态庄重,举止自若,孙皓大怒,喝令左右在殿堂之下把他杀了,然后登上来山,让亲近左右将王蕃首级抛来掷去,而众人扮成一群虎狼,争相啃食,王蕃的人头面目全非,完全碎坏。
【解读】
历史上昏君有不少,昏得如此“奇葩”,孙皓注定名载史册,当然是恶名千载了。一个皇帝对自己的大臣恨到这种程度,这得有多大积怨?孙皓的喜怒无常和残暴不用多说,这里面万彧和陈声肯定说的坏话有“一箩筐”。不过,这个谄媚的小人陈声后来也惨死在孙皓魔掌之下。一次,孙皓的爱妃指使手下跟班到集市上抢夺百姓的财物,陈声将抢夺财物的人给法办了。这名妃子向孙皓哭诉,孙皓大怒,用另外理由逮捕了陈声,命刽子手用烧红的大锯锯断陈声的头,将尸体投到四望台下。
哪个版本的白话资治通鉴比较好
巜柏杨版白话版-资治通鉴》比较好。
对于《资治通鉴》白话版流传的最多的是《柏杨版白话版-资治通鉴》。柏杨版还是挺不错的, 第一是通俗的翻译,达到普及历史的作用。第二是丰富的插图,让历史更加形象。第三是严谨的考究,将司马光记载错误加以修正,使历史更加精准。第四,就是他的“柏杨曰”,对历史做出自己独到的建议,当然争议最大的也就是这一项。
资治通鉴白话文版本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
作 者: (宋)司马光
著,黄锦鋐 等译
出 版 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
该版本最大的特点有三:一为译文考究,此点在出版前言中有详细说明;二为文白对照,“白话语译”乃弘扬传统文化之急需,但断不可以之取代典籍之原文。文言在对宇宙人生之直观和对历史命运之体认上具有简约精准之美,此为白话文所无法企及。因而“白话语译”只能是一座桥梁,意在让现在的读者能通过这一桥梁而直接接近原典,所谓“得鱼忘筌”者是也。因而我们在编排形式上,尽量做到文白对照,既能得白话文之通俗易懂,又不失文言文之典雅深沉。在版式上,一页之内上排原文下排白话文,一一对照,使原文和白话文皆能保持阅读的连贯性。三为全书的分辑安排,编者考虑到大多数读者可能存在的对《资治通鉴》的畏惧心理,将八百万字的规模按朝代分成七辑,每辑大致百余万字,相对而言阅读起来要轻松许多,且以朝代为分辑原则,既保留了原文的完整性,又可以视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购买。
全书文言原典300余万言,白话译文500余万言。因规模宏大,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在不改变《通鉴》原次序的前提下,按朝代将其分为7辑,每辑大致3册(第四辑南北朝部分4册,第七辑五代十国部分2册),共21册,陆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