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是什么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是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词句出自《论语十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 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论语十则》是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课本中的第十课,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延伸阅读
帮忙解释学贵为师,亦贵得友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应该是“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此句出自(明)唐甄《潜书?讲学》。
学习要有老师讲授,也要有朋友间的切磋。也可理解为:学习贵在得到一个好老师,但得到一个好朋友也很重要。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大意】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含义: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原文:《论语·里仁》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道与德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德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大旨意为:早上明白做人的道理,晚上死去也无遗憾了。人之所以为人,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释: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的人。齐:看齐。焉:于加之。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思:思考,心里想。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翻译: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