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中国经济的神秘人物“权威人士”到底是谁?

打造最具人文精神的自媒体公众号
点击上方“老杨品谈”关注|天天干货,包你过瘾!
有知识、有文化、有能量、有趣味
老杨品谈>>>>>
指点中国经济的神秘人物“权威人士”到底是谁?
■文 | 老杨
经济下行,人人担忧,全民恐慌,不夸张地说已经影响了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经常有人焦急地问,高层不知道这样的事实吗?为什么还总说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呢?
高层当然知道这个事实,在现在的信息社会,一切都是透明的。不像上世纪六十年代,要通过下基层去看才能知道,但那时看到的也多是导演过的。为什么又说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呢?因为基本面确实是好的,这就要明白什么是基本面?基本面简单点说就是正常的经济秩序和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这两个层面上看是好的。还是和上世纪六十年代比,最直接的是百姓的基本生活都出了问题。那样基本面就不好了。
经济下行从上到下是有共识的,而且中央早都有这样的预警。今年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权威人士”谈中国当前经济。文章中权威人士说:即使经济触底,经济触底以后会是一个大的“L”型走势,不会出现“U”型或者“V”型反弹。
谁说没人告诉你经济不好了,早都说了,只是大家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不太好的现实。
当时这条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热议。但热议的并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权威人士”是谁,还有一些网友扒出了很多权威人士,如:“任仲平”、“郑青原”、何振华”、“仲祖文”、“国纪平”等等,这些都是谐音的笔名。那么指点中国经济的这位“权威人士”有没有其人呢?
当然有,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的名字叫刘世锦,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刘世锦,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5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2年2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4月开始,刘世锦调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曾任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宏观调节研究部副部长、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等职,后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2015年7月,刘世锦因到龄退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一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王一鸣接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作为发展研究中心的前副主任,刘世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承担了大部分国家核心经济改革的调研,其中的重要课题刘世锦都会组织。刘世锦还参与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文件的起草,是主持研究较早提出“新常态”的人;在中国经济变革的当前,他主持的研究还较早预见并提出增长阶段转换(也就是增速换挡)的判断。
刘世锦对中国经济较为谨慎,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进入中高速发展时期后,这个“中高速”的底在何处,现在还没有探明。他建议在这样一个增长的新常态下应该力争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
这个“六可”能做到吗?是力争。从现在的经济形势来看,除了中央财政能增收之外,其他都力争不到。
刘世锦曾多次为中央政治局讲课。
2014年7月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刘世锦和林毅夫都受邀列席。在座谈会上,刘世锦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发表了看法。
2016年1月20日在中央的一次论坛上,刘世锦针对中国经济下滑表示,“我们的经济,如果说供给侧的改革力度比较大,比较到位,应该是在今年或者明年的某个时候,大概今后一两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大的调整会见到底部,而且会逐步的企稳”,“逐步企稳以后,将会呈现大的L型,在底部加上小的W型,变成这样的态势。”
4月10日的新供给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针对一季度部分经济数据转好,刘世锦认为有短期因素的扰动,真正触底需要未来几个月落点来验证,“即使经济触底,也不会大幅反弹,未来经济最可能呈现‘L型’走势,L型的底部有一个小的’W型’,这个平台将维持5-10年时间。”
近期,刘世锦又有过几次发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共同主办的“躬行与攻坚:供给侧改革下一步怎么办?”圆桌会上刘世锦演讲说:如果一个城市,年轻人觉得这个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待不下去的时候,这个城市是没有未来的。北京就是这样,有一些年轻人本来打算买房子,大概在五年前,集各种关系,所谓“洪荒之力”还能买房子的话,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想这个事了。
不要太高兴,刘世锦在这演讲中认为,房价过高的原因是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他强调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来解决土地供应的矛盾。房价过高是因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做得不好的原因,是这个原因吗?当然不是。是什么原因呢?资本逐利是病根。
近日,刘世锦就创新的问题发表了一次演讲。他认为,创新是个试错的过程,不能靠规划。
他说,现在还有一些政府主管部门还在用过去的思维方式搞创新。创新是高度不确定的,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非规划出来的。要允许各个地方和企业去试,在试的过程中,有些错的我们就挽回,有些对的我们就总结经验,提升推广。
试错是创新吗?一定不是,首先创新不是靠经验学能获得的,试错是经验学。怎么创新呢?道可道非常道,能讲出来的东西就不是创新。用罗胖的话说,创新是人类智慧在脑洞大开时的产物。
8月15日,刘世锦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非常接近底部,正处在压力和困难较大、同时已看到转型成功曙光的时候。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经济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后一两年成功触底。
一两年还不算长,我们可以试目以待,希望真的如此。
这样的“权威人士”还有谁呢?还有以下三位,都是中南海的座上宾。
林毅夫,国务院参事、“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此前还曾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他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他说“市场没有政府协调更失败”。
沈壮海,至少与习近平两次面对面交流的“70后”教授。沈壮海出生于1971年11月,现担任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曾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李稻葵,十八大以来的公开报道中,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至少两次成为总书记的“座上宾”。生于1963年的李稻葵,学术与工作经历颇丰。他曾师从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艾里克·马斯金(EricMaskin),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还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图片来自公众号:政事儿,文中内容参考了“政事儿”发表在凤凰网上的文章)
感谢关注“老杨品谈”的用户,还没有关注“老杨品谈”的朋友,可以点击题目下方的蓝色字“老杨品谈”,弹出对话框后,点击关注按钮关注,每天早上老杨会推送给您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或一篇有意义的文章。也可常按文章下方的指纹图案,弹出菜单后放手,点击最下方的“识别二维码”关注。老杨天天早上在这里等着您。
人生不过三万天,
行走江湖几十年。
看淡成败荣辱,
追求快乐一天。
关注身边小事,
感受世界万千。
快乐时光尽在《老杨品谈》。
草根谈世事,凡人品平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