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红枣
作者:原庆新 图片来源:网络
谚语说的好:“七月十三红枣钻圈儿,八月十五红枣落杆儿”临近八月,正是豫北大枣成熟的季节。
我的家乡黄河故道一带,枣树颇多。由于枣树耐旱,生命力强,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沙丘上,到处都是枣树的身影。
“四野清香飘天外,千家小枣射红云”。每逢秋天,枣树上那一串串如珍珠,似玛瑙的红枣挂满枝头,红里透紫,紫中透着亮,莹莹如珠,但凡从树下经过者总是忍不住会眼馋地多望几眼。
打枣是一件特别让人愉快的事情,女儿回娘家了,娘会吩咐自家媳妇打枣,给闺女吃,有时候也会有串门的街坊连邻居过来,大家一起打枣、拾枣,“哎呦呦,枣子打到头了,”这样的一句话,准会逗得大家开怀大笑,一时间,欢声笑语越过院墙,飘出农家小院儿,打枣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我家就有两棵大枣树,那是姥爷几十年前栽的,圆枣树栽在房后,长枣树栽在房前,圆枣树虽然长在房后,虬枝却都歪在房顶上,这样倒好,我们从小上房摘枣吃非常方便。这棵枣树结的圆枣,一个个好像小铃铛一样,所以我们都叫它铃枣,并且皮薄肉厚,脆甜可口,食之甘之如饴。但是它也有个缺点,不容易储存,所以大家都是现摘现吃,因为它比长枣成熟早,等铃枣吃完了,正好接着吃长枣。
打长枣可不像打铃枣那么随意,因为长枣大多用来做酒枣,怕落在地上摔破,淹出的酒枣就会烂,长枣熟了,会找四个孩子在树底下抻着一个床单,一个人拿着竹竿上到树上敲,大部分枣儿掉在床单上,但有个别的枣儿好像调皮孩子一样,专门砸到抻单子的小孩儿头上,哈哈哈,被砸到的小伙伴尖叫着,大家哄笑着好不热闹。 妈妈会把枣子细心地挑一遍,放到罐子里,倒上酒,再用大碗扣上,用黄泥巴,阻止空气进入。到了大年初一,启封,给前来拜年的人每人几颗,又脆又甜,还有淡淡的酒香。在那个没有零食的年代,孩子们都稀罕的不得了。
剩下的枣,妈妈就拿到房上把它晒干,到了冬天,大枣就成了我们的零食,饿了或没事的时候,抓一把吃,有时候我妈给姥姥熬汤药,还放几颗大枣,说是做药引子,能提高药效。
最重要的作用还在后边呢,就是春节时把白面和大枣做成色香味俱全的枣花糕。一团发酵过的面,几十颗红枣,在妈妈手里揉来捏去,一个精致的层层叠叠的大枣糕了就做好了。然后再放到大地锅的笼篦上,蒸半个小时后,热气腾腾的枣花糕就能出锅。真是闻着就十分香甜,吃,那就是人间美味了。
枣花糕,也叫花糕,其寓意就是“发高”即“步步高升”的意思,绵绵的爱意,浓浓的亲情,都融在这大花糕里边,这大花糕寄托着妈妈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向往啊!
如今,人们都住上了高楼,枣树也没有了立足之地。但大红枣和与红枣有关的美食,我们永远忘不了,抹不掉。
———作者简介:原庆新,延津县东屯镇西屯村人,高中毕业,自由职业,从小爱好文学,小说《后娘》曾荣登《新乡日报》、《想起那碗汤面条就流口水》荣登《河南农村报》,文章常见于《平原晚报》、《故道文苑》、《今日头条》及其他网络平台。座右铭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扫码关注更多精彩欢迎投稿,稿件须是原创,文责自负。稿件请注明作者并附照片一张。投稿邮箱:2514349440@qq.com
文章赞赏全部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给第一个想到的人
点个赞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