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是哪一年开始的(第一次北伐是哪一年)

北伐是哪一年?

1926年7月9日

北伐,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华民国自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十七年(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名义上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完成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改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

国民政府以广东及广西为基地,先后击败以吴佩孚、孙传芳、张宗昌为主力的北洋军阀,之后取得原属北洋军的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加入,最后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效忠而宣布成功。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

北伐西征的目的和影响是什么?

太平天国时的北伐目的:是为了直捣北京,推翻清政府。

西征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湘军,消除这个对天国根据地最大的威胁。

东征的目的:是为了占领富庶的江浙地区和上海,扩充自己的财政力量并寻求西方的支持。

太平天国时的北伐、西征、东征的时间:1853年5月。

太平天国时的北伐、西征、东征的领导人:林凤祥、李开芳。

北伐和西征时间原因性质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随即展开北伐及西征。

1853年5月洪秀全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2万多太平军将士北伐。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至天津附近,因孤军深入,后援不继,最终在1855年全军覆没。但北伐军广大将士英勇奋战,震撼清朝心脏地区,牵制大量清兵,客观上对太平军西征起到了支持作用。

与此同时,洪秀全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战船千余艘,兵员两三万人,自天京溯江而上西征。西征军的进展比较顺利,先后攻下安庆、九江、武昌等地。1853年秋,翼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军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石达开大破湘军,复陷武昌。

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至此,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经陷入太平军的四面合围,对外联络全被切断,可惜石达开适于此时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令曾国藩免遭灭顶之灾,未能给湘军以歼灭性打击,军事上潜伏着巨大隐患。5月石达开与秦日刚会师天京,参加天京解围战,大破清军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北伐和东征区别

从字面来解释,最大的区别是进攻方向不同。

以我国古代为例,北伐一般是从江南向长江以北进军,比如明初,徐达常遇春从南京北上沿大运河进攻元大都,诸葛亮从汉中攻打河南也是北伐,东征主要从川陕向东南进军,当然蒙古攻打金国和高丽也是东征,

明万历时,日本入侵朝鲜,明朝派遣陈璘、邓子龙率水师援朝抗日,也可称为东征,

隋炀帝、唐太宗分别三次东征高句丽都失败了,一直到唐高宗时,遣名将薜仁贵出征,高句丽才臣服。

1926年成立了什么北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1925年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成立,组建国民革命军。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以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为目的的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支势力,他们直接掌握的军队有70万人,而国民政府所辖的国民革命军只有10万人左右。

面对敌我兵力悬殊的形势,国民革命军在苏联顾问指导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在沿途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下,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9月,占领汉阳、汉口。10月10日攻克武昌,全歼吴佩孚部主力。江西战场的北伐军于11月初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福建方面,12月不战而下福州。随即,北伐军制定夺取浙江、上海,会师南京的计划,于1927年2月进占杭州,平定浙江全省。3月占领安庆、南京等地,开进上海。至此,北伐军完全占领长江以南地区。

北伐进军过程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率先攻入武昌城,成为赢得“铁军”称号的第四军中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

随着北伐胜利进军,工农群众运动以空前规模迅速高涨。党中央和上海区委从1926年10月开始,组织上海工人进行武装起义。第一、第二次起义遭到失败。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成功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22日,成立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这是党领导下最早由民众在大城市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

版权声明